星辰

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到了夏天,一台摇头扇也不顶什么用,整个白天都热得无处躲藏。直到吃完晚饭,夜风徐起,才能带来几分清凉。院子里有两颗苹果树,旁边是一架竹床。躺在上面,看着满天的星光,听大人讲老掉牙的故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生活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好多记忆都模糊了,惟有满天的星辰还历历在目。夜晚的乡村没有绚烂的灯光,所以天空纯净深邃,愈显星辰明亮。那时候我一颗星星的名字也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因为它们太寻常不过,像是风,像是雨,每天都在那里,没人在意。

后来有了一点知识,我才明白那满天的星辰多数是太阳一样的恒星,它们和我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的。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过一部叫《宇宙与人》的科普纪录片。它暗黑的动画和幽异的配乐在县城唯一的破旧的电影院里给我特别大的冲击,然而我最深的印象是它传递给我一种对星辰的全新的认识。光年是什么意思?星辰和我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开始有了基本的概念。那些星辰和我的连接只有它发出的微弱的光,它们从遥远的星球出发,穿过茫茫宇宙,经历漫长的时间,最终在我的瞳孔上投射一个个闪烁的影子。

一旦看清楚了星辰的光芒,星辰也就失去了浪漫和诗意。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星辰都造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现在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把太阳当作众神之王,不会把金星当作爱神,不会把流星当作生命的消逝,不会把银河当作爱人的分离。理性和科学有时看起来有点无趣。我知道按照现在的宇宙学的观点,那些星辰最终的命运是消亡,宇宙的终点也是不再有时间和生命的一片死寂。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星辰是是渺小的,个人更是微不足道的。但在诗性的世界里,我们还可以说,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我们可以透过被人类赋予灵魂,又剥夺了灵魂的星辰,触摸到自己作为个体的理想。星辰足够遥远,所以它还能造梦,人类还在幻想“手可摘星辰”。

我在B站找到了那部电影《宇宙与人》,又仔细看了一遍。二十年前的动画用今天的眼光看起来十分粗糙,某些观点也不符合宇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但它的解说词写得很好,有着人类步入新千年时的特有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在一点点消逝。这部科普作品的配音解说是李立宏老师,12年后的《舌尖上的中国》让他成了一枚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