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美的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蒋方舟的一句话,颇有感触。她说她在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决定和最大的成就是“维持一种不变的、学生式的生活方式”。我想到自己基本上也是如此。虽然工作九年,早就结婚生子,但除了中年发福之外,现在的生活和学生时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常年在外,一直过一种和学生时代差不多的集体生活。上班虽然精神上比较紧张,有时候也特别累,但下班之后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由自己支配,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想变得市侩油腻的话,几乎可以一直以这种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过下去。

时间上相对的自由可以让自律的人更加自律,也可以让消沉的人更加消沉。我知道很多人在海上的时候下班只看电视剧、打游戏,在陆地休息时又只会吃吃喝喝。大部分人并没有把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还期待一个更好的自己,当然要像个学生一样自律,哪怕没人监督。我们想变成什么样,全在于自己怎么选择。对于生活不那么窘迫的中年人,保持一种学生式的生活需要充分自由的外部条件,更需要内心有坚定的想法。拿我自己来说,在这样一个几乎是文化荒漠的环境里,做任何和求知有关的事情,都必须先学会无视他人奇怪的眼神。我看书的时候,有人直言“又在这儿装”。我学会儿日语,还要偷偷摸摸等到下班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我看个英文网站也要接受别人的戏谑。

无视别人不那么容易,想要逃离中年人无聊的社交更难。成年人无法像学生那样独善其身,工作中难免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寒暄客套、喝茶饮酒都是必修的学问。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一步一步丧失了身上的学生气和纯真。这是一件值得庆幸,又值得惋惜的事情。因为我们必须学会世故才能够融入周遭,得到肯定和机遇,也因为变得世故而逐渐陷入庸俗。哪一个更重要,对很多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于我而言,我更珍视思想上的自由和真实,不必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这似乎像极了童话,但如果还保留那份童真,童话当然可以听到永远。

去年到今年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因为很多问题折磨自己,连“生活本来就不可能事事如愿”这样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想通了,目前的工作远离家庭,枯燥乏味,似乎一眼能看到尽头,但既然改变不了,那为什么不在现有的环境里让自己多一些进步呢?一个人可以不受制约,以学生式的单纯面对世界,那是他的福气啊。我想到了关于廖智的那句话——生命美得让人流泪。我觉得失去双腿的她是美的,正如我觉得残缺的生活是美的。

6个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