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月初就写完了,一直没有发出来。我看书不写笔记,也不爱思考,很多看过的书都忘了。以后每月列个书单出来,就当做备忘录吧。
1.王朔《空中小姐》、《动物凶猛》
大佬王朔文字里的痞气我一直都不太喜欢,他的书我原来也没怎么认真看过。人家自己都承认了,“我是流氓我怕谁”。当代作家里以文字的辨识度而言,王朔是数一数二的,痞气也算是一种成功的人设。我看这两篇是非典型的王朔小说。《空中小姐》是早期作品,文字清新,略显稚嫩,故事情节的水准不超过当前的网文。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王朔小说的特点——虽然油嘴滑舌的,却善于去写抓人的心痛。《动物凶猛》是王朔小说的高峰,是他怀着野心写成的。 这种人一旦认真写点什么,肯定是可以青史留名的。这篇小说足以证明王朔的才华了。
2.许知远《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凭借访谈节目《十三邀》跻身网红行列的许知远证明了自己还没有忘记写作,并非只会尬聊。在“公知”已经成贬义词的今天,只有许知远一个人还心甘情愿地顶着这顶帽子,乐此不疲地布道。商业社会里以庸俗的话题性走红,说他是有意为之也不为过。有人谈论你,你才会有市场,才能生存下去。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善于质疑一切的许知远有没有质疑自我。这本书中规中距,阅读起来还算流畅,至少我拿到书那天一口气几乎就看了一半。很多人在网上嘲讽许知远这种写作方式与抄袭无异,只是在拼凑资料,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完全是一种误读,他只是在写一本传记,并不是搞学术专著,而且能从浩如烟海的资料里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然后有机地串连起来,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难做到的。现在一些人的理解力被罗振宇、高晓松这样的历史发明家养刁了,文章里没有密辛,没有爆点,在他们看来就不算好文章。这些人啊,何必看书呢?手机上看视频多好,又不用费脑子去思考。
3.汪曾祺《大淖纪事》、《受戒》
这两篇不用多说,常读常新,有洗尽自己文字里矫揉造作这种臭毛病的神奇功效。两篇对比,我更爱《大淖纪事》,给人的感觉好像一位老者晒着太阳,眯起眼睛,絮絮叨叨地给你讲故事。学写作,还是应该多看看汪曾祺,“取法乎上得其中 ”。总觉得汪曾祺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连江青同志这种人都认同其才华,非常难得。
4.任晓雯《浮生二十一章》
二十一个人物,每个人物两三千字,却能写得活灵活现。任晓雯文字和汪曾祺一样简洁,但多出一种冷静的美。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是邻居家慈祥的老人在讲故事,那么任晓雯的小说就是舞台上青衣一字一句的念白。任晓雯的文字偏冷静,没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但“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样可以打动人,有独特的魅力。我现在几乎总是透过粉丝滤镜看任晓雯的书,可能不够客观。
闺女以后的作文就交给你指导了
这些作者一个也没听过😭
原谅我是个老年人……
汪曾祺不可能没听过吧,《葡萄月令》听过没。
汪曾祺好像在高中课本,初中课本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