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到了这个年纪再说自己孤独,会被很多人嘲笑。也是,一把岁数的人,不知道挣钱,不知道绞尽脑汁往上钻,还有心思孤独?可你说人一辈子什么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孤独呢?少年时说自己孤独,别人会说你“为赋新词强说愁”。年长一点,更不好意思说自己孤独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批判为矫情。
孤独本来是人的特质,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一个人深层次的思维很难和别人说清楚,甚至就算你说,也未必会有人听。你不说,一个人闷在那里想,没人理解,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孤独。不懂孤独的人,要么他们很忙,因为挣钱、钻营这些事的确耗费精力;要么他们根本没有深层次的思维。一个人除了吃饭、睡觉,就再也没有精神追求,或者玩个手机、看个娱乐节目就当成全部的精神追求,我敢保证他活一千年也不会有孤独感。说实话,我有点羡慕这种人。他们就像三体人,没有情绪、没有思想,活得简单。遗憾的是,他们注定跟三体人一样,与文学、艺术这些东西无缘。
说到文学,我年轻时看王小波的小说,最喜欢《黄金时代》,读了少说有七八遍。倒不是因为里面有那些羞羞描写,而是他营造出了一种孤独的氛围。在那个时代,在西南边陲,王二孤独,陈清扬也孤独。两个孤独的肉体碰撞,然后两个人一起孤独,世上再也没有比分享孤独更美好的事情了。后来我又看到《万寿寺》,直接就被故事开头王二的精神病气质吸引了,只有孤独到这个份上,思维在现在和历史之间来回游走才是合理的。有一年我在北京的大街上闲逛,竟然看到了万寿寺,然后就进了那个冷清的寺院看了看。喧闹的西三环,有这么一个人迹罕至的去处,你就很容易想象王二为什么会那么孤独。这么多年来,王小波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创造了很多个孤独的王二,我私心觉得这些王二的身上有一点点我的影子。读他的书,很多时候就好像是在看我自己。结婚后,买了书架,我那一套王小波全集终于有了安放之处。结果内人恶狠狠地跟我说,快把你那些黄书收起来。气得我快吐血了。
我也想让自己像年轻人一样热闹起来,于是尝试着了解一些年轻人的爱好。B站我去看过,鬼畜、二次元什么的没了解多少,倒是发现没有广告,看看相声、纪录片挺好。手游我也下载过,结果就不多说了,反正我只记住了“王者荣耀”这四个字。这个年头,流行的东西太多了,人们也都慌慌张张的,想靠紧跟时代来抵御孤独,对于我这样的老年人来说不太现实。
孤独不是一件好事,它让人在自己的情绪里躲着,变得越来越沉郁。我跟内人说过,我们是否可以有点精神沟通,别总是三句话离不开孩子和票子!我试图跟她分享我的孤独,那次努力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她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孤独是奢侈品,只有我这种无所事事,整天不在家,不用带孩子,不操心家务的人才有时间孤独。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我都不懂自己,又何必要求她懂我呢?我大概要在孤独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有一个词描述了这种状况,叫“孤独终老”。
孤独是只属于一个人的幸福。
孤独大概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其实很多时候,孤独才是常态。
纵然身边有千万人,但心中只有自己和寂寥。
和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吧,反正我就是那种比较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