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一个月,我的世界里有了很多的变故。首先是媳妇的姥爷去世了,春节前他虽然已经病重了,我们俩去看他的时候还能坐着跟我们说话。我还记得前几年,他告诉我,他自己算过,如果这两年身体不出问题就能活到90岁。我当然希望他的预言是真的,可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破灭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我只看到了他的慈祥,以及被岁月磨砺得所剩无多的执拗,他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了。过去我曾有过做口述历史的想法,听一听家里老人的故事,然后记下来。他们走过的一生显然要比我们这一代人的更加精彩,可是由于我一贯的懒惰,这件事并没有真正地做,以后也很难有机会了做了,我身边的祖辈已经所剩无几了。
去年入冬,我的姥爷也去世了。夏天的时候,他走路摔了一跤,髋骨骨折,卧床了几个月。我去看过他两次,一次他过生日的时候,家里摆了好几桌酒席,老老少少几十口子的人都聚齐了。姥爷也拾掇得干干净净,虽然清瘦,精神却很好。其实那天并不是他的确切生日,穷人家的孩子从来不过生日,以至于他的母亲只记得他是八月出生的,后来就在八月里随便定了一天。生日后的几天,我又去看他,他看起来却苍老了很多,蒙着被子哭着跟我说,快挖坑埋我了!那时我还以为那种情绪只是老人家的胡思乱想,却没想到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死亡。现在回想起来,关于我的姥爷,我知道些什么呢?他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他跟我说过,他小时候见过日本人,汉奸领着几个日本人给村子里的人开会讲话。取消农业税那一年,他跟我说,胡锦涛这朝廷坐得好哇!他不知道什么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只是爱听戏,戏里的皇帝都是坐朝的。
我如果有心,应该把他们所有的故事都记下来才对。可惜现在只能搜索记忆里的残枝败叶,然后抱憾。“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陆游的这首诗曾经被李敖引用过,他说他死后大家会拼命想念他。这一个月里,李敖也去世了,我直到前天才知道。这个世界有人会拼命想念他吗?有,估计也很少。繁华终归寂寥,可也终于大多数人无关。我思念两位姥爷,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早已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思念李敖,因为我少年时爱读他的书,受他影响颇深。除了我的家人,没人会记得我的两位姥爷。除了我这样的读者,也没人会记得李敖。这个世界的新鲜事太多,有繁华升平,有纷乱流离,我们都看惯了,无论激情、悲悯,还是喜悦、失落都不会坚持太久,又怎么会有耐心记住一个个老去的躯体呢?
大哥,欢迎加入博客圈站长交流群,群聊号码:571334199
记忆不可靠 可是可以用日记来帮忙记忆啊
记录~你现在记载了这里,百度谷歌收录了,archives收录了,那么,你的这个记忆,应该永远存在了。
百度和谷歌也未必是永远。
口述史,这个可以有。
我最近就发现,有两类人可以交,小孩与老人,充满童真与纯朴。
与小孩玩,不用动脑很省心。
与老人玩,听听他们的故事,蛮胡趣。
成年人之间,交心很难,与小孩、老人可能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