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网易云音乐有一项贴心又闹心的功能,如果你经常听一种类型的歌曲,那么它就会一直给你推荐类似的歌曲。有一阵子,我哄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放一些儿歌,结果接下来我不得不面对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的一大堆儿歌,吓得我再也不敢拿它给孩子用了。后来,有几天我又听上民谣了,它就老给我推荐民谣,其中有一首歌是李志的《郑州》,我却始终没有听完过。因为我就是河南人嘛,郑州能有什么好听的。以前我坚信故事只会发生在远方,比如郝云的《去大理》、赵雷的《成都》,这些歌听起来似乎更合理,因为这些地方足够遥远。

说起来郑州离我也很远,即使现在走高速,从我们老家到郑州也要四个小时。据我媳妇说,小时候还没有高速,她跟大人去一趟郑州要在破旧的大巴车上颠簸一整天,加上严重的晕车,那真是一趟趟远得不能再远的旅程。我们结婚之后,我在她家的相册里见过好多她小时候在郑州照的照片,她穿着漂亮的衣服站在某些现在可能已经不存在的大楼前面。显然,她的童年要比我幸运得多,那时我还是个整天在乡野间嬉戏的野孩子,关于郑州,我只知道那里有座二七纪念塔,还有邻居家去过郑州的小伙伴告诉我的一座叫亚细亚的大商场,里面装着很多电梯。现在回想起来,郑州应该是我想象中的第一个都市。

等到慢慢长大,看了一些书,就对都市和远方生出了不一样的想法,我也慢慢开始鄙视郑州,忘记郑州。2005年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我报了两个学校,一个在湖南长沙,一个在海南儋州。想去湖南,因为那一年的超级女生很火;想去海南,因为苏轼曾经去过那个地方。结果,我当年成绩根本不足以考进这两个学校。在我们河南,高考很难,尤其是我毕业那两年,考生的人数达到了历史的峰值,如果考虑郑州的学校会容易一点。可惜那时候郑州并不入我的法眼,复读一年之后,我还是没有报任何一所郑州的学校。其实,那时候我根本没去过郑州,没去过比南阳更大的城市。

等到第一次去郑州,或者说经过郑州,已经是再过四年之后了。毕业的我和同学一起坐车从西安去天津,那是我经历的最远的旅程,也是我第一次经过郑州。从这一年开始,郑州成了我的一个中转站。我从这里转火车去洛阳看当时的女友,从这里转汽车回老家。还记得第一次在郑州火车站的东广场住的小旅馆,十足像一家黑店。第一次坐公交车看到二七纪念塔,发现它在一群高楼和密集车流的包围下,显得矮小可怜。郑州好像真的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它和我的家乡——整个河南一样,破旧渺小,毫无吸引力和存在感。

后来几年,我还是一次次从这里走过。郑州站有了漂亮的西广场,我在那吃了无数次的阿利茄汁面。我坐上了郑州的地铁,去郑东新区的东站坐高铁。我第一次去郑州汽车南站,觉得自己走到了郊外的大工地,现在那里也繁华起来了。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好。我的高中同学里,大部分都在这里生活,他们过得很好。而我自己曾经希望走得更远,结果竟然如愿了,至今还在远方和故乡之间游荡,没有一个确切的家。他们把郑州变成了家,而我还只能做一个过客。现在每当我在郑州下车,听到浓郁的乡音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如果能回到过去,再做一次选择,我一定不会再跑那么远了,我也许会留在郑州。起码在这里,我有更多熟悉的面孔,可以吃一碗正宗的烩面,累的时候不会再那么无助。

几个月前,我终于把李志的那首《郑州》听完了,听了一遍又一遍。现在我明白,每一个城市都会有它的故事,如果你是那个有故事的人。

7个评论

  1. 我报大学的时候,找了个远点的地方,可是每年上学、放假让我吃够了坐车的苦,所以,毕业后我果断的回到家乡的城市,现在感觉,这个选择棒极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