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天没有更新了,在海上还能经常写点东西,一回家反倒没有时间了,整天跑跑这里跑跑那里,都没机会安静地坐一会。前几天和亲戚一起吃饭,听他们谈起孩子的教育,头头是道,估计平时也没少投入金钱和精力。我听明白了,他们关注的好像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在我们这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当然是积极的转变。我们念小学的时候,家长根本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属于自生自灭式的放养,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到点儿知道回家吃饭就可以。我父亲当了一辈子老师,那个年代他们学校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个家长在路上遇到了孩子的老师,亲热地打招呼:老师,我孩子在你班里吧,平时麻烦多照顾点。老师说:放心吧,孩子成绩一直不错,考初中应该没问题。家长一听,竟然着急了:老师你理解错了,我意思是让你照顾着,千万别让考上初中,家里没钱供他念书。这样的情景是现在的家长们难以理解的,这里面的原因有经济上贫穷,更多的恐怕还是从思想上就看不起读书人,不重视知识。我爷爷也教一辈子书,我父亲兄弟四个,只有他一个人子承父业,干了教书这一行。以前有人问过爷爷,为什么不让那几个孩子也去教书?他回答得干脆利落:教书就是臭老九,有什么好的!一个老师尚且这么看待自己的职业,别人会怎么看待教育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年来,家里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禁锢,走南闯北,视野也开阔了。有些人没读过几天书,生意照样做得风生水起,没有知识对他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吗?倒也未必。如果你问他,孩子的教育重要不重要,他还是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重要!但是一个没怎么上学的人,教育在他思维里的极限也只是好成绩,他们能给孩子提供也只是好的物质条件。
成绩当然很重要,但一个人在成长期是不是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有丰富的学识和见识,能有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脱离了这些,好成绩也没什么意义,能不能出好成绩也值得怀疑。我在外面见到的孩子,普遍要比家里的孩子更有教养,更有礼貌。这不是单纯知识学习能够塑造出来的。
我上大学之前,除了很小的时候跟大人去过一次市里,去过最大的城市就是县城了。小时候想学书法只能自己乱写,想学画画也只能乱画。家里的电视机和翻来覆去看的几本书就是全部的精神世界了。后来总是觉得自己身上少了一些自信,多了很多拘谨,去任何一个新环境里,都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到如今生活过得很惨淡,我知道自己很多遭遇都是性格使然,而性格则是在小时候贫瘠的教育环境养成的。现在我上班挣到的钱甚至没有那些初中没毕业的表兄弟挣得多。可我还是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虽然有点晚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更早地看到这个开阔世界,不要在学习里迷失自己。哪怕将来她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如果她有波澜不惊的处事能力,生活不会太难的。
有些人没读过几天书,生意照样做得风生水起,没有知识对他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吗?倒也未必。如果你问他,孩子的教育重要不重要,他还是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重要!但是一个没怎么上学的人,教育在他思维里的极限也只是好成绩,他们能给孩子提供也只是好的物质条件。
这话说的太对了,现在的学前和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畸形,跟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不无关系
小孩子多些见识、教养比成绩要重要得多。有些家长恨不得什么都让孩子学,就是不让学礼貌。
教育,我期待把封印解除。= =
姜老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