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客遇到的问题

上个月这个博客一共更新的十篇,对于我来说是破天荒的一个月,其实也是我有意为之。因为我想知道自己写博客的极限在哪里,即不求质量但求数量,最多可以写多少。海上平台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枯燥,网络条件也差,我就带了一本《中国通史》,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接触的东西有限,可写的东西自然也有限。我只能写一些过去经常思考的问题,小时候听说的故事和生活里的一点遭遇。虽然尽是些不疼不痒的东西,区区十篇还是花费我不少的精力。以前我也有过强迫自己日更的冲动,现在看来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意志力这么简单了。写东西,哪怕是简单的博客,刨除了时间、精力、阅历之外,还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像我这种没有天赋的人,一点勤快能弥补的也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的文章基本都写不长。最早的时候辛辛苦苦写完,统计一下数字,基本上都在八百字左右。这大概是学生时代整天写作文留下的后遗症,文字的篇幅会被潜意识里的东西限制住,自己都觉察不到。最近写东西的时候,我感觉已经绞尽脑汁了,往往才五六百字。虽说字数不能代表什么,一个问题只要能够言简意赅地说清楚,没必要长篇大论。但文章越写越短一定存在问题的,至少说明个人的写作能力在退化。还有一个跟字数相关联的现象,我在手机、平板上写的东西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都不挨着。如果把每一句都单独拿出来,足以当做一条微博,但放在一块就显得非常混乱。每次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修改,语句才能基本通顺。假设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那我写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纸上写的时候,笔的速度足够快,思维基本上没有停顿,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顺畅的。而我在用电子设备写东西的时候,一个戒不掉的习惯就是一直在心里默念,打字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默念的速度,结果就是写出一团乱麻。

上面说的应该算是两个问题了,具体的原因我以为是现在快速的碎片化的阅读越来越多,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的机会越来越少,长期下来思维也变得碎片化。知乎告诉我,我一年在上面阅读的文字有几百万之巨。我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统计的,大概打开的每一篇回答都算进去了。但它不知道我的阅读方式是怎样的,大部分都是指尖一划就算读过了。这样的阅读耗费时间,能记住的东西寥寥,对人思维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真正想提高写作水平,还是多一点传统阅读,那样的积累才是扎实的。以科技的发展来看,我这样的观点是有点反智的。但人又没有必要总做“对”的事情,不是吗?

14个评论

  1. 你可以啰嗦一点,比说原来的xxx可以写成xx的xxx;也可以把xxx说三遍,尾巴上加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愁不够字数吗?

  2. 不必太过纠结,慢慢体会,有事情没事思考思考,有感觉的就去写,记录下思维就会有不一样的突破。就如我现在笔记,快当成说说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