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场景感十足,如果拍成电视剧或电影肯定会很精彩。作者的写法类似于美剧《二十四小时》,改编成剧本应该也比较容易,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在屏幕上看到这部作品。
这本书里有一个奇怪的时间单位——弹指,作者不止一次用到类似“五个弹指”,“六个弹指”的说法。过去我的印象里弹指应该是一个指示时间的虚词,“弹指之间”,“弹指一挥间”,大家都这么说,也不过是为了表示很短的时间,可马伯庸这么用,显然把它当作一个可以量化的时间单位。如果是普通的网文这么写,我一定不会理睬,可马毕竟有文字鬼才的称呼,而且我每次看到文中写到“几个弹指”,都感觉非常别扭,所以还是花时间查了查这个词。维基百科里这么讲:
佛教梵典《摩诃僧祇律》这本书中记载著: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根据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体时间:
一昼夜 = 30须臾 = 600罗预 = 12000弹指 = 240000瞬间 = 4800000刹那
因为一昼夜=86400秒,因此把每个单位换算成秒数,可以得到:
原来不只弹指是时间单位,连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须臾、瞬间和刹那都是时间单位。可这显然是佛教经典里的说法,世俗生活中是否有人这么用呢?我又搜索了一下,在现代的文本里,还真没有见到把这些词当作时间量词来用的,可能是我读书太少吧。如果有人知道除了马伯庸还有谁这么用,可以告诉我一下。
弹指之间,花开花落
7.2秒,花开花落
好有文采!
客气
弹指一挥间!这个很常见!
是的,他那个“几个弹指”,我是第一次见,读起来很别扭
花开花落,弹指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