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最开始会喊的就是“爸爸”,最近只要电话一打通就听见她在旁边抢着要手机,大声喊“爸爸”,“爸爸”,那一刻真是感觉心都要融化了。有趣的是,开始大人用普通话教的,她的口音也是普通话,现在不知怎么变成河南话了,完全纠正不过来,也怪我们在家一直都说河南话。这个爱吃面条和馒头的小姑娘,虽然在天津成长,骨子里到底还是个河南人。
有了孩子之后和以前很不一样,以前我总以为自己还没有长大,有了她才第一次感到我是被她需要的,因此那份责任感也是幸福的。有时候,即使只是看她安静地睡觉也会觉得时间是美好的,爱是美好的。她是一个符合我所有预期的女儿,可我却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整天不在家,一共也没有和她相处多久,她就一周岁了。想想她刚出生的时候,皱皱巴巴的,看着像一只可怜的小猫,转眼间已经会满屋子爬,能听懂大人的话,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过去一直想,如果有了孩子,一定要陪伴她成长。现在继续干着这份工作,注定要对不起自己的承诺了。出海的人,家只是驿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漂泊,对于家人来说,我们快成了匆忙的过客,匆匆地回,匆匆地走。有个同事跟我讲,他最开始出海的时候,孩子才两三岁,每次背着包出门走,孩子都要在后面追着哭。现在孩子十五六岁了,无论他回去,还是走,孩子都不再理他了,就像没有看到一样。我听完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现在提到孩子似乎总是很生气,却一直带一张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在海上的时候贴在床头的墙上。你说他只爱那时的孩子吗?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这些人连告白都不做到,又何谈爱呢?如果孩子有一天问我,爸爸你怎么老不在家?我该怎么回答呢?假如在四五十年前,我会说,孩子,爸爸在为祖国献石油呢。这该是多么可爱的理由。可现在呢,祖国早已不需要我们这种小小的螺丝钉有这么伟大的情怀了。我最怕的还不是她会这么问我,而是她什么也不问,犹如我也是个陌生人,那时也许我会哭。
对不起,孩子,我偷走了原本许诺给你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