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学期

开学一周了,没有课,浑身都觉得不舒服。从5岁到22岁,习惯了在课堂上,坐在一群同龄人之间,听不同的老师讲不同的事。有时会觉得无聊,会让自己的精神逃到九霄云外;有时会听得入迷,忘了那只是一个人略显孤独的演绎。总之,这一切已经成为生活的主题,甚至成为生活的全部。当我确定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个事实也会结束。可现在这个事实的结束也终于变成了一种事实。这辈子也许再也不会有安安静静听课的机会了。

一个人生命中竟然有17年的时间都是用来在是世俗之外的世界里做同一件事情——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我曾经认为这是人类的悲剧。因为在自然界中大概不再会有另一个用生命的五分之一来学习生存的物种。同那些降临世间几个天就会奔跑,几个月就会捕食的猛兽相比,人是无比笨拙的。

现在我明白,人类的进化放弃了肢体的发达,但选择了精神的进步。这看似枯燥的17年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存在,因为我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有如何去生存,更有如何去思考。从一个刚学会语言表达的孩童,到能够开始独立思考的大人,这个过程是从别人那里学习,也是为别人编教科书,更是为自己写一本日记。17年之后,生命里也很难再有这样丰富,精彩,而又漫长的经验了。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其实是可以的,记忆之河虽然在流淌,但每一颗水滴都不可能流到精神之外。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那条河都永远是静止的,守望者我们的一次次涉过。所以,虽然即将失去,我也不会遗憾。

5个评论

    1. @安, 没用,不代表没意义。对于有些事情,结果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

    1. @reizhi, 记忆不就在遗传吗?你每天听到的话,看到的书,都是啊!

      1. @Tidy, 我所说的遗传,是“代代相传”
        如果你是大学生,那你的小孩一出生就能考研。

评论已关闭。